【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】衡阳堰头村: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驶向“快车道”

作者:匿名    人气:3132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-02-19 08:57:06
堰头村正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村,借助本地农业基地和山水资源,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、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。

  “再过几天,这些梨子就可以摘了。今年是丰产期,预计能收获50万斤。”在湖南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,村支部书记贺光权指着身后成片的梨园向记者介绍。

  近年来,堰头村借助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(贫困户)”模式,大力发展早熟梨(金甲翠梨)产业,建成1200亩翠冠梨园,并由此打造“春赏梨花,夏秋采果品果”乡村旅游产业,有力带动当地居民增收。

【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】衡阳堰头村: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驶向“快车道”

  堰头村金甲梨园里,成片梨树挂满了果实衡阳市委宣传部供图

  翠冠梨园只是堰头村发展特色农业的缩影。“村里春天产桑葚、杨梅,夏天有水蜜桃、翠冠梨、脆枣和葡萄,秋冬有丑橘、柚子。”贺光权介绍,堰头村正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村,借助本地农业基地和山水资源,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、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,目前已开发特色果园2000余亩,同时推出金甲梨园、月季园、植物园等休闲农业观光景点,还打造了一批民宿和农家乐,让全域旅游背景下的美丽乡村“有得看、有得吃、有得玩、有得住”。

  振兴后的乡村也吸引了大批务工人员回到家门口就业,堰头村村民李小兰和丈夫王文生正是其中的受益者。

  在金甲月季园中的农产品展销台旁,李小兰正忙着打理生意。展销台上,菜油、桑葚酒、黄瓜皮剁椒、鸡萝卜等当地特色农产品一字摆开。据了解,这些农产品是由力丰公司带动基地农户加工生产而成,其中仅萝卜一项就年加工100万斤,出产成品10余万斤,农户增收显著。

  “过去家乡没产业,只能外出务工。2017年回到家乡后,丈夫在本地力丰公司上班,我就在村里卖土特产,种的菜也可以拿去公司加工,每月收入加起来有七八千元。”李小兰说,几年前村里都是泥泞小路,只能骑自行车、摩托车,现在不仅有了宽敞的柏油路,路灯、篮球场、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也一应俱全。

【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】衡阳堰头村: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驶向“快车道”

  堰头村修建起篮球场黎梦竹 摄

  谈起堰头村产居两旺,贺光权颇有几分感慨。原来,曾经的堰头村也是远近闻名贫困村,村民主要以传统种植和外出务工为生,“靠天吃饭”想法和单一耕种模式形不成产业发展思路,成片荒山连年被大火“光顾”。2012年,在贺光权极力引荐下,衡阳力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落户堰头村,先后流转6800余亩土地建设金甲梨园项目,不仅打造了衡阳市规模最大的南方早熟梨种植园,还走出了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子,使得这座现代农业产业园既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“孵化基地”,也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观光园。

【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】衡阳堰头村: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驶向“快车道”

  堰头村村容一角 黎梦竹 摄

  记者还发现,除了“旅游+”助力村民致富奔小康,堰头村也积极“触网”带货,让田园到餐桌更快一步。在梨园掩映中的屋子里,来自力丰农业的陶彪正在和同事做直播,身后摆放着各类蔬菜瓜果。陶彪介绍,依靠微信小程序平台,把优质农产品“搬”到直播间,社区网络中的顾客一键下单,每月销售额可达60万元。“订单正持续增长,我们的目标是每个月卖到100万。”陶彪说。

  “依靠土地流转分红、务工、低保兜底、资金分红,村里14户51名贫困户已于2016年全部脱贫。为防止再次返贫,在政策资金就业等方面仍旧向贫困户倾斜,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。”贺光权说。(记者 黎梦竹)

阅读延展

热门文章

最新推荐